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钱兔影视]  第97期  他回来,b站和票房一夜疯了
本頁主題: [钱兔影视]  第97期  他回来,b站和票房一夜疯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钱兔似锦


級別:天使 ( 14 )
發帖:1893
威望:3642 點
金錢:80664 USD
貢獻:2500000 點
註冊:2023-01-01

[钱兔影视]  第97期  他回来,b站和票房一夜疯了

新海诚时隔三年后来到北京。

人气依然高涨,新片《铃芽之旅》在中国内地预售票房就破亿,今天上映首日拿下票房冠军。成为春节档后表现最强的引进片。



 


新海诚本人路演的视频也刷爆了。

标志性真诚的微笑、礼貌的鞠躬,以及即使不用翻译也让极度舒适的话痨发言,随身携带一把“破椅子”,又萌又暖。

似乎新海诚没怎么变。

他的前作《你的名字。》《天气之子》都曾在内地风靡,电影梗不断破圈,新海诚几乎一度成为“小清新”“治愈系”代言人。



 



但这一次,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“灾难”。

他的笑像他的电影一样,画风绝美,叙事轻盈,结局治愈,却总是细致包裹着不忍袒露的残忍。

新海诚说,《铃芽之旅》里藏着自己疫情三年的一些感触。

好奇了。

《我电影》和新海诚见了面,聊了聊,在春天的北京,试图窥见新海诚所经历的寒冬。

新海诚并未回避——

他坦言自己身上某些东西在变化,在松动。
所以。
憋着一肚子话,要通过作品和观众说说。



 

△ 新海诚导演特地为中国观众手绘的海报
新海诚是《我电影》在疫情后见到的第一位外国导演。

没想到他比我还放松。
上来就说,前一天刚尝试了白酒,喝得有点多,今天睡到了(不得不起床工作的)最后一分钟。

啧啧,很入乡随俗了。


 

△《我电影》的独家近照

心情不错,或许是作品带来的信心。

《铃芽之旅》去年底日本上映,票房超142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7.38亿),位列日本票房史总榜第11名(第12名是宫崎骏的《起风了》)。还是继《千与千寻》之后,时隔21年再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日本动画电影。
剧情,也是熟悉的“新海诚”风——
女高中生铃芽,偶遇男大学生草太,两人被卷入一连串关于神秘的“门”的任务中。

门都在地震后留下的废墟里,接连打开,威胁着国家的安全,他们要做的就是追寻和关闭这些门。


 


高中生拯救世界,爱情、奇幻、感人、绝美画面……
《铃芽之旅》似乎又是新海诚“集大成”之作。

行。

就从这个问起——
(前方轻微剧透,不影响观影,介意的毒饭欢迎先收藏,看完片子再来~)

01又双叒叕是灾难片?新海诚:人们好像因为疫情严重,就忘记了过去的灾难,但灾难是不能够被忘记的
《铃芽之旅》是新海诚“灾难三部曲”的终章。
继陨石冲撞(《你的名字。》)、气候异常(《天气之子》)之后,导演终于把视角转向了日本民众最常见的地震灾害。
尤其是相比较之前几部的影射,他直接挑破:
2011年3·11东日本大地震与灾后心态。
他依然没有把灾难拍得煽情、悲苦。
而是用两只分别叫做“大臣”和“左大臣”的白猫黑猫、一扇扇看起来最普通不过的门,和一个逝去之人所在的“常世”,连接起了人、神、自然、世界,生命与死亡。
猫咪指引着铃芽奔向灾难发生的地方,通过废墟中的门,见证昔日的繁荣和温情,而只有关上门,才能隔绝未来的灾祸。

看到这样一部灾后重建主题的治愈系电影,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应景。


 

导演很直率地给这些意象做了详细解释。
新海诚:
我最开始构思“猫”这个形象的时候,是想到在日本鸟居的门口,会有两只狛犬(类似于中国的石狮子)。
它是左边一只,右边一只,一共两只,那我觉得我的电影中也是需要的。
另外一方面就是这次描写的是自然灾害,我要有一个自然的象征,我就在想,什么东西可以代表自然。
狛犬是狗,但大自然有的时候是心情捉摸不定的,可能猫就比较合适。

 


最初设计“门”这个概念的时候,我会有点担心,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普通、常见的东西。比如说哆啦A梦里面就会有任意门,皮克斯的电影《怪兽电力公司》中,也有门。但后来我还是认可了“门”的想法。
它是一个日常的象征,每一次我们出门,可能就会一开门,说“我走啦”,等到回来的时候,又会说”我回来啦”。

日本人有这样的习惯,每天出门的时候都要说一句“我去去就回”。所以它其实是一种和家里人的约定,而且是一个日常的约定,你每天都会不断地,反复重复这个约定,其实是一个约定的累积。
但是自然灾害会把这种约定的累积割断了。

所以我觉得在呈现自然灾害和日常的关系时,用“门”就很合适。

 


我在开始写剧本的时候,正好赶上了疫情,所以当时我想,是不是要写一下关于疫情的主题。但是已经有很多人都在想这个主题了,很多漫画、小说,现在都在出版,还有艺人也在写疫情主题的歌,所以我想,那是不是我可以重新再去思考一下这个内容。
当然疫情是非常严重,但是我就感觉,12年前也有过一次非常大的自然灾害,可是好像由于大家觉得疫情太严重,那场大灾祸离我们就越来越远了。
虽然可能类型不太一样,但我想说,过去大家经历过的这种灾难是不能够忘记的,所以这次我又把它重拾起来。


 


前几年,疫情严重的时候,东京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种轻度封城的状态,马路上都没有人。
可有一次我出门散步,那时候正好是春天,我看到樱花开了,它并没有感受到人类是怎么样的。
人类受到这么大的冲击,但是对樱花一点影响都没有,它们还是在开,完全就没有人在看它,它依然是那样开放的。

 

△ 《秒速五厘米》(2007)

比如说你幻想星空很美,向往星空。
但是你只靠星空是活不下去的,再或者比如说像沙漠、海,这些风景也很美,但是你光在海上,光在沙漠里也活不下去。

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,大自然是很残酷的,也是很悲伤的。
但是我们依然在向往这种美,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人对自然的单相思。

 



02又双叒叕是青春纯爱?新海诚:少女和美男的恋情过于理想主义,我主要想讲一个成长的故事
影片一开头,当男女主角那个命中注定般的浪漫回眸一出现,我心里就一咯噔:这不会又是个一见钟情的俗套故事吧!


 


很快打脸。
谁能想得到,片中男主角绝大部分时间的形态,都是一把三条腿的儿童椅……
跑起来的时候,长这样


 


女主亲他的时候,这样


 


嗯,很纯爱,但好像又不那么纯。
这把椅子是铃芽小时候,母亲给她做的玩具,随着母亲的逝去,铃芽的成长,椅子就在房间里落了灰。
男主角草太本是位白衣飘飘的帅气大学生,因为救铃芽受伤,到她家敷药,不小心被咒语困在了椅子当中。
不过,为什么偏偏是椅子?
用椅子代替男主,真的没问题吗?


 


而这个创作,其实是导演自己夹带的“私货”,既是一种商业选择,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。
新海诚:
我电影的主题是描写自然灾害,但是在商业电影当中,我们要考虑怎样去娱乐观众,让观众觉得这个事情还是比较活泼、明快的,所以在我就想到给铃芽搭配一个可爱的元素。
我小的时候,父亲帮我亲手做过一个木椅子,也不能说是椅子,就是一个小凳子一样的东西,特别是在上面还写上了我的名字。
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开心。现在回想起来,其实对一个孩子来讲,有刻着自己名字的一个小凳子,就相当于是你自己专属的一个可以存在的地方,甚至可以说像是自己的第一个家一样的感觉。对小朋友来说,收到大人亲手做的礼物,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。

 


而往更深层探究,为什么是三条腿?
原因也有两个。
第一个原因,它缺了一条腿,是一种缺陷的象征。
它象征的是什么呢?就是铃芽自己的内心。因为铃芽在大地震的时候,失去了自己的母亲。
她的内心其实是有种缺憾的。
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动漫当中,有时候你需要给观众一种娱乐性。
四条腿的椅子太普通了,你做动画,即使做各种各样的形象,可能四条腿你都不会体现出来那种特别可爱的感觉。
那我就觉得三条腿,包括他的这个跑路的姿势等等,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很可爱。


 


男主角草太本来是一个美男子,但如果一直让一个美男子和铃芽这样一个女高中生在一起的话,你就会感觉这个故事过于浪漫,过于爱情,过于理想主义。
这个电影其实主要想讲的是铃芽,她克服了自己内心的障碍,成长的故事。
我觉得不能单纯描写情愫,而让铃芽和一个人之外的东西产生交流,可以让她更好完成她自己的蜕变。

所以,只能委屈男主了


 



03又双叒叕是小情侣拯救世界?新海诚:我也关注社会
虽然经常使用纯爱当底色,可新海诚的男女主角总要经过非凡的考验:
《星之声》里,是地球与外太空的8光年;《云的彼端,约定的地方》里,是记忆的失落。《秒速五厘米》里,是遥远的路途;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里,是难以改写的命数。
《你的名字。》和《天气之子》,是时空与生死。
而男女主角的选择,又往往关乎世界的现在和未来。


 



 


这种强烈的戏剧性在《铃芽之旅》里得以延续。
世界的命数依旧与一对男女息息相关,但不再有着“无能为力”的感觉。
同样关乎生与死:铃芽先是牺牲了男主,拯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,后来又企图牺牲自己,挽回他的性命。
不过,导演也做了变化。
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里,女主角放弃了最后复活男主角的机会,并借他人之口告诉观众,只有活着的人是最重要的。
《铃芽之旅》里则借爷爷之口发出追问:用少数人的牺牲,换大多数人活下来,真的是一种荣耀吗?


 


当《我电影》重复爷爷这个问题的时候,导演明显迟疑了,但还是认真做了回答。
新海诚:
其实像这样的一种悖论性的问题,或者是哲学性的问题,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。
我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,但是我总是感觉在这个社会上,其实多多少少都是靠少数人的牺牲来成就大多数人的,我有这样的一种感觉。
当时正好是12年前,应该是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这部片子快完成最后情节的阶段发生的大地震。通过这个地震,让我感觉到,作为一个成年人,有的时候就是必须要接受你不能接受也不能改变的现实,会有这样的一种无奈。


 

△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(2011)

但后来就想,有的时候我就是不能接受,我到现在依然不能接受。
虽然我自己没有在那场地震中受到太大的影响,但是有些人可能就失去了自己最宝贵、最心爱的东西。
你去跟他说,你说你要接受现实,他可能就接受不了。
所以这次在我的电影当中,就是想要去描述一些人,那种一直在呼喊着说“我就是不要接受这样的现实”的感觉。


 


我自己的整个理念,也是不断变化的。
我的作品初期,大家经常说我是“世界系”的代表。

但是提到“世界系”,应该是每个人对它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。它应该是个人和世界之间的一种关系,在个人和世界当中应该存在的是社会。可是我所描写的这些人物大多数都是与这个社会没有什么直接关系,或者是与社会相脱离的代表,在我初期的作品当中,这样的一些色彩是更加深厚一些。


 

△《云的彼端,约定的地方》(2004)
为什么我在初期的时候,这样的色彩是比较浓厚的?就是因为其实我所描绘的这些主人公,他们都是在青春期。
我觉得青春期就是“世界系”。

如果你要去描写青春期的人,他就是“世界系”的感觉,也就是说在他们在个人和世界之间,没有社会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,可能比如说作为学生来讲,他就会产生烦恼,说我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,我是怎么来的,或者是他会有一些个人的疑问,包括一些友情、恋爱,或者是在他进入社会之前,还没有面对过这个社会的时候,他和世界之间有种纠结。
所以我就觉得如果我的主人公是十几岁、青春期,那我所描绘的是“世界系”的东西,就是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。


 


不过我在这十年过程当中的作品,可能多多少少就是开始没有那么浓重的世界系的色彩了。
这是因为我要在所有作品当中关注社会了,特别是比如说像《你的名字。》《天气之子》,还有这次的铃芽之旅,都开始多少少有和社会的接触。
这是因为其实我的观众在变化,我自己也在变化,特别是我的观众的年龄层也在逐渐的扩大。
以前都是二十多岁、三十多岁,男性为主,是我主要的粉丝和观众。但是现在你会发现,带着小孙子的爷爷也会到电影院里面去看电影。
我要如何去给更宽泛年龄层的观众来讲故事,我就在一直思考这个问题,他们的兴趣也变了,我的兴趣也变了。
如何去讲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,我开始关注这些事情。
所以可以说在我这三部作品当中,社会的色彩会更浓一些。


 



04真·集大成者吗?新海诚:deadline是最重要的
新海诚是当下最成功的日本商业片导演之一。
《你的名字。》在全球125个国家发行,累计票房收入3.83亿美元,超过《千与千寻》的3.35亿,成为当时日本电影史上票房收益最高的电影(这个记录后来被《鬼灭之刃》打破)。
《铃芽之旅》又讲了一个比《你的名字。》内容更宽泛,也更深刻的故事。
显然,导演对这部电影抱持了极大的信心和决心。
可即使是最成功的导演,想要每部片子都能合观众胃口,也并非易事。
从早期的“青春伤痕文学”到如今的社会批判。
新海诚一边执着地描写着情感的爆发;一边又对人,对世界都进行新的思考。
当问他如何看待自己过往的作品,创作中又是如何平衡商业性和艺术性时。
没想到导演非常坦诚——
“我做的都是商业片。”



 


新海诚:
说到每一部作品我想描写什么,都得等作品做出来之后,我才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,它是不是批判现实主义,或者别的。
但是下一次我想写什么,我还完全不知道,所以每次我都是这一部作品做完之后,就完全归零,归零之后我再去想下一步,我要去描写什么,至于下次得整个风格什么的,我现在完全说不出来。
然后我都会看前面作品的表现,会站在前作的基础之上,再去考虑之后,我要去做什么,包括看大家对它的反应和感想。
《天气之子》,您刚才讲到它对社会的批判性会比较强烈,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制作的时候,是在描述这些人对社会系统的反抗。



 



《铃芽之旅》也并非完全没有这种对社会的批判性,我描写的所有的主人公,包括它在里面出现的所有人物,每一个人都并不是社会的强者,而是社会的弱者。

像铃芽,她是一个地震后的孤儿,然后她所遇到的那些人,比如说经营酒吧的留美,她其实就是一个单亲妈妈,对吧?
像千果那个高中生,她是一边上高中,一边还要帮父母做家里的事情,干很多的活。
所以她们并不是在社会上特别强的人,不过虽然她们都是弱势群体,但是她们会非常强力地去支持铃芽以及支持铃芽的内心。
我想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氛围,并不是国家在怎么帮助铃芽,而是说帮助铃芽的其实是她身边的人,这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。


 


我做的都是商业片,这是一个大的前提,我拥有1000多人的团队,电影也都是几亿的票房,我并不是做一个艺术片、文艺片,也不是说想要自我展现。
那肯定我要看市场,要看市场想要做什么,市场喜欢什么,在这个当中就是观众想要看什么。
观察观众想要看什么,就是我自己的工作。
并不是说我一定要去妥协,说观众喜欢什么,市场喜欢什么,我就做什么,我并没有要去妥协,也从来没有妥协过。

在这个过程当中,我自己,就是市场,我自己也是一名观众,我就会去想,我自己到底想要去看什么,我觉得这其实和我说想要看市场喜欢什么的想法是一致的,我要真正地去面对我自己的内心。
我觉得一方面在做商业片,一方面我要去做自我实现,进行自我价值的追求,这个是不矛盾的,而且我从来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矛盾。我自己想做的和我自己能做的,以及我所拿到的预算,以及我工作人员的能力,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,我会尽可能地去做到最好。
可能对于我作品的“作者性”来说,从外部客观地看,会更清楚一点,对于我自己来说,deadline是最重要的, 我要遵守和观众约定,永远不要过了这个期限。(笑)


 



05如何应对变化?
新海诚:有时候我也不想干了
新海诚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潮异军突起的一代,从做独立动画时的亲力亲为,到如今和千余人团队合作。
从那个把“世界系”的恋爱故事讲得细腻、忧郁的阿宅,蜕变成走入国际A类影展,被誉为“宫崎骏接班人”的日本名导演。
这位不断成长的艺术家,和作品一起见证着这个世界的变化。
当问起他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和冲击之时,导演也很无奈。


 


新海诚:
我觉得无论是20岁、30岁、40岁还是现在的50岁,其实没有什么变化,工作依然这么难,我有的时候也会在过程中迷失方向,一点都没有觉得工作变简单了。
到了我50岁,其实也是跟以前一样,就是拼命的工作,即使有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好难,不想干了,但是也得要拼命去做。
20年前,互联网环境是非常开放的,同时,其实也是很混乱,但是就这种感觉让我觉得特别的令人怀念。
现在不只是日本,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变得越来越保守,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,大家其实都是觉得很难受的。
人之间的裂痕也变得越来越深,很多人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能原谅别人。


 


国家的政治体系、经济状况也是不一样的。
日本的经济现在是不断衰退,但中国的经济还在增长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人生活的感觉就会不一样。
北大首映会的时候,我觉得北大的学生们都特别的热情,而且我能够感受到,他们能够感觉到我想要表达的情感。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,就是好像包括我们中日两个国家是邻国,文化很相近,很相通。
不只是文化,还有这种情感上的这种能够共通、交流的感觉,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。


 



06
尾声
大众眼中的新海诚导演,和真实的他,还有不少距离。
比如粉丝津津乐道他早期作品的阿宅倾向,对于描写爱情的执着,对于精美画面的偏执等标签。
但真实的他,还有更值得敬佩的另一面:
比如专业。
他的作品始终看得到强烈的环境刻画,细致的细节描写,独到的场景分镜。
同时,他曾被诟病的人物画法的粗陋,如今已荡然无存。
他是新技术达人,在制作《云的彼端,约定的地方》的2003、04年,由于美术团队并非动画业界科班出身,他亲自教大家使用当时还并未普及的Photoshop。
早在十多年前拍摄《言叶之庭》时,他就想要用制作4K动画了。


 



 

△《星之声》(2002)《言叶之庭》(2013)
始终如一的敬业。
他没有经历过日本商业动画体系内部惯有的晋升流程,而是直接凭借独立动画《星之声》得到业内人士赏识,后来直接做了剧场版监督。制作独立动画时积累的经验让他养成了亲力亲为的习惯,甚至配音都会亲自或是拉上家人先做一遍。
而且对市场嗅觉灵敏。
《你的名字。》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日本少女动画剧场版的空白,在那以前,日本动画电影里更多的是如《哆啦A梦》的合家欢,《火影忍者》《海贼王》之类的民工漫,和《名侦探柯南》之类的子供向,在此之后,同类题材又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起来。
以及,他会积极地与观众对话——
《你的名字。》之后,他注意到有观众批评故事是个骗局,说这只是个幻想,因为不能让死人复生。
《天气之子》之后,他观察到有种普遍的声音:当有数百万人的生活将被男女主角的行为所影响时,你怎么能不牺牲一个人呢?
“对我个人来说,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。”
“我认为这是动画媒介所特有的东西,能够在这种规模上与观众进行对话。动画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有如此深的信任,这是几十年来稳步建立起来的。”


 


“信任”。

我猜,这大概就是新海诚笑容背后藏着的东西,也是当下我们稀缺的品质。
虽然观众总有异见,新海诚看到,有人说他们非常喜欢这部电影,说他们想要的话语都在电影里,也有些地震受害者说,在这样一部娱乐片中描述一个真实的悲剧是不可接受的。

电影必然要接受市场、大众的审视。
但我们观影,又何尝不是与主人公、创作者对话的过程。
而新海诚从不逃避或轻视这种议论,甚至用微笑和作品的温柔,主动发出信号——

来,我们聊聊。
对话是正视矛盾的开始。
信任,也并非全然将自己交给他人。

而是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割裂后,依然敢于将自己的偏见与局限投向世界,然后催生一个更广阔、包容的世界。

所以。

这种来自创作者的最真诚表达,虽然无法让每一个观众认可或喜欢。

它依然有让人走进电影院的冲动。

新海诚在这次对话中反复提到的“灾难”,其实在作品里还藏着下半句。

越过黑暗。

我仍相信希望,相信樱花,相信爱。

那么你呢?
你相信什么。


 



赞(14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4-14 09:45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3, 11-18 01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