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观香港娱乐圈,没人有这样的经历:
自编自演的电影,票房5万港币,扑得裤子都没了。
第一次当导演的电影,票房20万,上映三天就下映。
很长时间内,人们叫他:票房毒药。
但就在今年的香港春节档,他主演的电影,票房突破9000万,成为香港史上华语电影票房第一。
更离谱的是,香港影史票房前三,他一人占了两部。
人们改口叫他:票房神药。
从毒药到神药,这条路他走了30年,走得跌宕起伏,峰回路转,传奇得能拍一部电影。
这个人就是:黄子华
1960年,黄子华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家庭。
小时候父母离异,父亲出走,母亲带着他改嫁。
多年后,他把童年往事当笑话一样讲给别人听:
母亲再婚那天,家里所有大人都去了婚礼现场,唯独把他留在了家里。
婚后,母亲和继父不合,“唯一的健身活动就是打架”。
“我想,对一个人最大的整蛊,就是把他生下来。”
童年的黄子华常常要住到外婆家或奶奶家,因为尴尬的处境,在两个家庭里,他都不受欢迎。
小小年纪,他就懂得了察言观色,知道有些话能说,有些话不能说。
多年后,他成了毒舌刻薄的金句王,他形容这是“人生补偿计划”,小时候的压抑,长大才有机会释放。
1984年,黄子华大学毕业,一心想做演员。
那时,他熟读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名著《演员的自我修养》,迷恋方法演技,偶像是阿尔·帕西诺和罗伯特·德尼罗。
他本打算考TVB艺员训练班,就是周星驰梁朝伟都上过的那个,可是不巧,艺员训练班取消了,他只好报了编剧训练班,伺机转行。
然而,做过编剧、电视台助导、主持人…就是没机会好好演一部戏。
有段时间他很迷茫,时常失眠,下班后不想回家,回家后不想再上班。但他还是安慰自己:周润发在红之前,也挨了好多年。
TVB艺员训练班
直到有一天,有人对他说:你当不了演员的,因为你不够帅。
他觉得委屈:长得不帅关我屁事啊,你去问我爸妈啊!
那个年代,没机会的,何止是黄子华一个人。
那可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,有颜值有演技的鲜肉,数都数不过来,外貌条件就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。
他为许冠文写剧本,把自己想象成男主角,写了一部《神算》。结果毫无悬念的,导演选了黎明当主角,他只做了个滑稽的跑龙套。
没办法,那是1992年啊,他的颜值怎么干得过92年的黎明?
有段时间,根本没人找他拍戏。
他说:没人找,和失业的感觉是不一样的。失业是有仪式感的,那个仪式叫炒鱿鱼。而没人找,是没人告诉你,你是没人找的。唯一能做的就是:等。
后来,终于有人找他拍了,但大部分是龙套角色,再不然就是他不想拍的戏。
比如,鬼片,于是他合作过最多的女演员,是罗兰姐,被她追,被她咬…
比如,山寨电影,周星驰要拍《少林足球》,就有人找他拍《武当篮球》,还要比周星驰那部早上映。
黄子华参演的恐怖片《七月十三之龙婆》
还有些老板直接对他说:华仔、伟仔,就帮我拍“这些”电影,你呢,就帮我拍“那些”电影。
他推了很多戏,多到比接的戏还多,但还是挡不住票房连连扑街,香港媒体叫他:票房毒药。
他自嘲:每一部都不行,也不容易。所以我常常跟导演说,别署我的名,不署名说不定票房还好点。
内地上映过《霹雳火》《呆佬拜寿》里,黄子华都有份出演,但大家只记得成龙和刘青云
但即使是烂片,即使演反派,演小角色,他都卯足了劲去做。
他说:人生难得有些东西可以燃烧,那就先燃烧一轮,燃烧完成灰了,再转行不迟。
终于有一天,他的努力被看到了。
1999年,他在TVB剧《状王宋世杰2》中出演反派,得到监制认可,终于有机会在下一部新剧里演男主角。
这就是火到今天的:《男亲女爱》
《男亲女爱》有多厉害?
收视率创下TVB史上最高的50点,至今没人打破记录。
因为黄子华在剧中喜欢养蟑螂,剧集播出后,饲养蟑螂竟然成了一种潮流。
剧中金句频出,很多人听了上句就能接下句:
工作不在乎天长地久,只在乎休息够不够。
没人可以这样对我说话,除了给我发薪水的那个。
一千几百,犹如垃圾,富贵于我如浮云,浮云于我如命根。
Miss Mo:做男人要有3C:car、cash、credit card,阿乐:我有另外3个C:cheap、cheaper、cheaperper。
时至今日,余乐天表情包,依然活跃在互联网上,成为广大打工人嘴替。
这都是后话。
而当年《男亲女爱》大火,最直接的影响是,王晶帮他搞来了投资,说:你自己去拍部电影吧。
后来黄子华死活想不起来,到底是谁推他当了导演:我从来没有导演梦,做导演做编剧,都是为了做演员,当时没人为黄子华量身定做喜剧,所以我只能自己上了…
就这样的,他一手一脚把电影拍了出来。
拍完拿给投资方看,对方说:子华,有些地方需要剪一剪…
对方掏出厚厚一本修改意见开始讲,讲了三分之一,黄子华打断他:怎么改我一点儿都不介意,但不要用我的名字。
态度强硬如此,没啥好谈了,对方干脆夹着包走人了…
于是,这部黄子华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《一蚊鸡(一块钱)保镖》,零宣传上映。
上映首日,他和主创五个人去影院观看,发现全场观众都没超过五个…
他意识到,完蛋了。
这部戏最后上映了3天,票房20万,惨败。
真·死也死在自己手上。
这件事,黄子华复盘过多次。
有时是自嘲:其实我也挺厉害的,起个片名都能成功预测票房。
有时是后悔:你凭什么哦,以为自己写的是《红楼梦》吗?没有才能,没有经验,没有声誉,你凭啥杠投资方?
最后是释然:《男亲女爱》那么红,如果电影也红了,你不是要超过周星驰?不行,扑是应该的啊,哪有这么顺利…
还能怎么办?继续努力,继续浮沉吧。
这次失败,成为了黄子华演艺生涯中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而当时,他根本顾不得悲伤,他开心得要命,因为他接到一个特别有挑战的机会,到内地拍《非常公民》,饰演溥仪。
谁知道,拍着拍着,最初的兴奋逐渐变成沮丧…
为了让自己外形更像溥仪,开拍前一个月,他减肥30斤。
有一天对着镜子一照,把自己吓了一跳:屁股瘦得没肉,都耷拉下来了。而在拍摄的4个月里,还要一直节食、吃减肥药。
拍摄地在天寒地冻的长春,整个剧组一百多号人,只有他一个香港人。语言交流不畅,加上入戏太深,他开始抑郁,每天晚上回到宾馆,就开始莫名其妙的掉眼泪。
他心有不甘,终于等到向往的角色,身体却承受不住。
他常常思考:溥仪一辈子身不由己,究竟人生有没有自由,有没有选择?还是,我们都只是不同程度的溥仪?
可惜的是,这部他拼尽全力去演的戏,并没有激起太多水花。
命运就是这样弄人,你越想抓住什么,越容易失去,越想证明自己,越是处处不顺。
特别在娱乐圈,默默耕耘只是基本操作,付出与收获通常都不成正比,能否成功,犹如开盲盒。
屡败屡战,靠的是热爱甚至疯魔,大浪淘尽,留下来的,都是最能挨的。
幸运之神没有眷顾他,没当上成功演员,他就把血泪混合满心不忿,开讲《娱乐圈血肉史》。
演艺生涯中的那些辛酸、尴尬、咬牙坚持,他在舞台上毫无保留地讲给观众听。
只不过那些伤痛与挣扎,全部化为一个个自嘲的笑话,云淡风轻。
他说:我知道我不帅,我只是耐看。
他说:当没人找你拍戏,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,生前是不会受到重视的,但我知道我比艺术家还伟大,因为我死后也不会受到重视。
他说:我本来想拿很多影帝s,后来放弃了,决定竞逐影后…
他说:为什么拍戏那么辛苦我还要拍?因为我就是电影界的火柴男,不燃烧就会变成废柴。
演戏虐我千万遍,我待演戏如初恋。
那一个个笑中有泪的故事,不知为何,特别有力量。
多年后,黄子华这样解释:
人生是一个神秘的剧,最让我们回味或者不想回味的,都是悲剧。快乐的时候都过得很快,但五十年后,你还会记得,你妈妈不理你走了出去,或者你男朋友离开你…
悲剧的力量是很大的,但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悲剧化为喜剧,某程度上是人生的智慧。最后可以做到一笑置之,那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。
奇妙的是,“一笑置之”接受命运后,他的运气来了…
2013年,他登上了TVB视帝宝座。
黄子华是TVB史上唯一缺席颁奖礼的视帝。在颁奖礼上,郑裕玲打电话给他,恭喜他获奖,他有点懵逼,问:有几个视帝啊?
2022年,他出演的电影《还是觉得你最好》,总票房破亿,多次刷新香港影史票房纪录,并获得香港金像奖多项提名。
为答谢观众的厚爱,黄子华甚至亲自弹唱了一曲《毒药之歌》,自嘲调侃,喜感十足。
而今年香港春节档,他主演的《毒舌律师》口碑票房再创新高,勇夺香港影史票房第一,极有可能成为香港本土首部票房破亿的华语电影。这部电影也将于2月24日登录中国内地院线。
黄子华,62岁,终于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。
而《男亲女爱》主题曲的歌词,仿佛早有预告:蓝蓝天空高挂我的梦,海潜入最深追逐确与众不同,沿途快乐自由陪伴我,美梦成真因你让我到处去碰…
从低谷上到顶峰,黄子华走了差不多三十年。
他从来没有因为今天的成功而自得。
他说:接到《还是觉得你最好》和《毒舌律师》,可能用完了我所有的演员运气。
运气,确实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,但它似乎特别偏爱那些勤奋认真、坚持不懈、不计较得失的人。
一路走来,不管是跑龙套还是做主角,黄子华从来没有忘记,1984年刚入行时的初心。
前不久,我有机会跟黄子华聊了聊他的新戏。
最后我问他:你那么喜欢演戏,现在还有没有影帝情结?
他答:
从来没有,甚至提名不提名都不重要。
不过之前拍《毒舌律师》,有一场戏,我做完了,忽然现场的群众演员集体鼓掌。这种情况,在我人生中也只不过出现过两次。那个感觉,好像我已经拿到奖了。
参考资料:
黄子华《娱乐圈血肉史》(1、2)
微博@香港电影吧《黄子华神级电影回顾记录》
杂志《美纸 ISSUE 15》等媒体的黄子华专访
赞(1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