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前几天,看到一则妻子拍摄自己丈夫的视频。
视频中,丈夫坐在卧室窗边的电脑桌前,背对着妻子,无所事事地抖着手上的笔。
看起来,他们之间似乎发生了一点争执。
妻子连声质问丈夫:
“你这样待在家里应该有九个月了吧?
之前我有说过你吗?没有吧。
我每天下班后回来还要做一堆家务,你也要体谅一下我吧。
我没有说让你马上找到工作呀,但你也不能一直这样颓废下去啊。”
丈夫轻声“唉”了一声,有些无奈地说:“现在叫我出去上班,我真的有点害怕。”
妻子连忙回他:“那更应该走出去啊,不管怎么样。”
后面丈夫靠在床上,抠着脚表示:
“我怎么就废了?
我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事情上,对吧。
你说我现在随便找一份工作,这能是长久之计吗?
我现在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找出路啊。”
顺便他还质疑了一下妻子:“你懂网络吗?你觉得你懂还是我懂。”
丈夫空闲在家在什么事情也没做,妻子一开始还顾及丈夫的情绪不出声。
但时间久了,自己不仅要上班,回来还要打理家务,不免觉得心累,于是终于忍不住,责问了几句。
但是丈夫言辞之间,毫不认同妻子的想法。
他把在家里做一些家务,说成浪费时间的没用的事情;
觉得现在随便出去找个工作,不是一个长久之计;
他认为自己不愿走出去,“只是在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路”;
并且还觉得妻子什么都不懂。
视频一经发出,得到网友们激烈讨论。
有人说,这是“中年男人的心酸”;
也有人则认为,分担家务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,更何况赋闲在家,多做一些也不为过,可他却什么都不做,只当个甩手掌柜;
还有人说,“出去送外卖去肯德基打工,也总比整天待在家里强”。
待业在家的中年男子,都会是这样吗?
2
这个视频,让我想到那位开摩的39岁985硕士杜杨。
杜杨本科毕业考入中山大学,攻读国际经济法专业研究生,硕士毕业后,一直从事着英语教培工作。
去年,他辞职离开工作岗位,陷入了低谷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心态调整,他决定开摩的体验生活,也能过渡一下谋谋生。
杜杨说:
当我把开摩的想法告诉父母和小孩后,却遭到父母和孩子的一致反对,他们觉得开摩的有点“丢脸”,会被邻居们嘲笑。
虽然父母和孩子未同意,但是我还是坚持开摩的,我认为职业不分高低,不管是本科学历还是硕士学历,都可以从事不同职业,哪怕是开摩的也是可以的,只要自己努力生活就行。
并且,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所规划,开摩的也只是暂时的。
杜杨未来计划在短视频领域探索,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摩的司机的便利,介绍家乡长沙大大小小的特色地标,让更多人了解长沙文化。
同样是找出路,杜杨就能够一边“谋生”一边思考未来的规划,而不是像视频里的那个男人一样,甩手掌柜般整天坐着,无所事事。
相较于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、选择“躺平”的人,依然努力谋生的乐观更值得让人称赞。
3
如今已是国际著名的大导演李安,也曾有一段待业在家的经历。
那时候李安因无片可拍,六年沉寂在家。
在他的自传《十年一觉电影梦》中,他回忆了当年自己不出去赚钱而靠妻子养家的难熬日子。
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李安就失业了。
而他的妻子林惠嘉在毕业后,顺利找到工作,从伊利诺伊搬来纽约郊区,和丈夫同住。
李安待业期间,有案子做的话,林惠嘉由着他瞎忙,从不管他;
如果看他从早到晚呆坐着,才会问:“你到底在干吗?无聊的话找个事做,不一定要是赚钱的事。”
这段期间,妻子一个人挣钱养家,李安也开始了六年的“家庭煮夫”生涯。
当时他的丈母娘还劝言:“李安,你这么会烧菜,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?”
当了六年“煮夫”后,李安的剧本《推手》和《喜宴》在台湾得奖,从此李安开始了他开挂一样的后半生。
李安也曾表示过对妻子的感谢,他说:
“其实这正是我最需要的,她给了我时间与空间,让我去发挥、去创作。
要不是碰到我太太,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我的电影生涯。……惠嘉对我最大的支持,就是她自己独立生活。她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出去上班。”
李安当时的状况,与视频中的男子类似。
但他却没有像视频中的男子一样,让如今独自上班赚钱的妻子,回家后还要洗衣做饭,做各种家务,而是做个“煮夫”,与妻子分工合作,共同打理好两个人的生活。
我想,这就是差距所在。
我们理解待业的心酸,但这却不是理由与借口,让伴侣独自承受生活的繁琐与压力。。
4
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这样迷茫的低谷时光,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去害怕什么。
勇敢地站出来,去面对、解决,甚至去挑战。
人生不就是如此吗?
世界充满不确定性,确定性和稳定性只是暂时的,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应对不确定性。
面对外部风险或者不确定性,脆弱状态会导致损失,甚至是严重的后果。
例如,因为经济危机失业,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,甚至因为欠下严重债务而轻生。
但反脆弱状态却能从外部风险或者不确定性中获益,就像一个杯子变成两个小杯子一样。
例如,面对经济危机,创意力更强的人,对于公司中另寻方向走出衰退贡献更加显著,价值反而增加,回报更大。
人生浮浮沉沉,能屈能伸是一种可贵的品质。
提高反脆弱能力,然后更勇敢地拥抱不确定性,共勉。
赞(3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