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禁城不仅拥有号称“东方建筑艺术瑰宝”的宫殿建筑群,更有大量的可移动的传世文物。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主要是清宫遗存。自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,文物由宫藏转为院藏,大半个世纪中,经历了南迁、西避、北返、运台、存宁、古物陈列所并入,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通过政府拨交、接受私人捐赠、本院收购等曲折过程,并多次清理、分类、划级统一入藏,到2019年,藏品综合成24大类、59小项,约186万余件(套),其中一级品有8288件(套)、二级品有61900余件(套)。
故宫藏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
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绘画作品以明清宫廷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为主,创作时间上起东晋,下讫清末,跨越17个世纪。亦有少部分中国现代绘画和外国绘画作品入藏。质地则以纸绢类水墨、设色画为大宗,其他尚有壁画、油画、版画、玻璃画和唐卡等品种。
绘画装裱的形式主要有手卷、立轴、屏条、横披、镜片、贴落、屏风、册页、成扇、扇面、扇页等。较贵重的画作多以绫绢、织锦、缂丝作为裱工材料,再装以硬木、陶瓷、象牙、犀角乃至金玉质的轴头、别子,裹以丝织画套、包袱,装以杉木、楠木、花梨、紫檀的册页封面或画盒。
其中的创作题材也十分丰富和齐全,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翎毛、走兽、楼台以及各类风俗画等,无不具备。截至2003年,在账藏画43140件,其中纸绢画就有37039件之多。
元 赵孟頫《浴马图卷》局部
所藏作品中,东晋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》《列女图》和隋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,分别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作品,为画史探源的珍贵资料。
其他如唐阎立本的《步辇图》、周昉的《挥扇仕女图》、韩滉的《五牛图》、卢楞伽的《六尊者像》,五代黄筌的《写生珍禽图》、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,北宋崔白的《寒雀图》、赵昌的《写生蛱蝶图》、李公麟的《临韦偃牧放图》、王诜的《渔村小雪图》,宋徽宗赵佶创作的《雪江归棹图》《芙蓉锦鸡图》《听琴图》,张择端所绘的《清明上河图》等,以及元代画坛黄公望的《天池石壁图》《九峰雪霁图》《丹崖玉树图》,吴镇的《渔父图》《古木竹石图》《芦花寒雁图》,倪瓒的《古木幽篁图》《夏日山居图》《葛稚川移居图》等俱为名作。
唐 阎立本《步辇图》绢本
其中,《步辇图》真实记录了汉藏民族关系的重大事件,具有艺术与历史双重价值;《写生珍禽图》为黄筌传世孤本,其画风笼罩宋代画院百年,影响非同一般;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主人公韩熙载(公元902—970年),字叔言,潍州北海(今山东潍坊)人。后唐同光年间进士,因父亲为后唐明宗所杀,投奔江南。先后仕于吴、南唐。李煜以其才名欲用为相,但遭到权臣的猜忌反对,而“不得与政”。韩氏由是以声色自娱,以颓放自保。
该图所表现的,正是韩府一次夜宴的场景。该图以对人物外貌和内心的精微刻画,成为中国人物画的经典,自宋代以来叠经著录。本幅前有明程南云引首,后有元班惟志、清王铎等人题跋。流入清宫后,乾隆帝将其编入《石渠宝笈·初编》,列为上等并加御题。清亡后被逊帝溥仪携至东北,后归名画家张大千。20世纪50年代,张大千经过中间人自香港将它出让祖国大陆,由文化部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。颇具传奇性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则详细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(今河南开封)内外万物昭苏、百业繁盛的市井生活场面,用来表现对太平盛世的颂扬。作者刻画一笔不苟,墨线遒劲,设色淡雅。人物虽仅盈寸,头面如豆,但神态毕具,表情生动;各色建筑,透视合理,比例得宜;山水树木,亦无一不臻妙境。
北宋 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
此卷为宋徽宗宣和年间内府旧藏之物。入南宋归权臣贾似道。又先后为元内府,明朱文正、李东阳、严世蕃,清毕沅等收藏。嘉庆时进入清内府。1931年,溥仪将其携至长春伪满皇宫。抗战胜利后归东北博物馆。1958年由文化部文物局调京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。也是几经周转,颇具传奇性。
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,明清绘画数量最大,精品也最多。不仅有各大画派的代表作品,还有不少地方画派的作品入藏,对于系统研究中国画史十分有价值。尤其是大量的清代宫廷绘画,包括:帝后“御笔”(以乾隆帝款为最多),清廷词臣如蒋廷锡、张宗苍、董邦达、钱维城、董诰等人,外国传教士如郎世宁、王致诚、艾启蒙、贺清泰等人,内廷供奉画师冷枚、金廷标、丁观鹏、姚文潮、方琮、杨大章等人的作品。这些作品多吸收西洋绘画技法,写实为主,具有艺术、历史双重价值。
可以说,通过国家调拨、收藏家的捐助、征集,故宫藏画虽尚未完全恢复清代《石渠宝笈》旧观,但在画家与作品的系统性,尤其是明清作品的完备程度方面,或有过之。故宫博物院因而成为中国古代绘画收藏的重镇,成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心之一。
图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赞(13)